欧亿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产品新闻 通知公告 法律法规
最新动态
您的位置:欧亿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法律法规
阅读次数:7932    编辑:本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新旧版对照表



新法(201711日实施)

旧法(198931日实施)

新法修订要点

第一章总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野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本法。

 

第一条 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

1、总则第一条去掉了“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2、增加了“维护生物多样性”

3、增加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本法规定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是指野生动物的整体(含卵、蛋)、部分及其衍生物。

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野生动物保护、驯养繁殖、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
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本法
各条款所提野生动物,均系指前款规定的受保护的野生动物。

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适用渔业法的规定。

1、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更换为“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

2、将“驯养繁殖”与“开发利用”删除

3、加上了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及相关”活动。

4、将强硬的“必须遵守本法”更换为平和的“适用本法”

5、将三有动物的定义由“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改为“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

6、明确了受本法保护的为“野生动物的整体(含卵、蛋)、部分及其衍生物。”

 

第三条  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保依法从事野生动物科学研究、人工繁育等保护及相关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条  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保
依法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1、用“保障”代替“保护”

2、该法受益对象行为由“开发与利用”变为“科学研究、人工繁育等保护及相关活动”

3、保护对象由“单位和个人”改为“组织和个人”

第四条  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的原则,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培育公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四条  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奖励。(对应新法第九条)

1、修改了总的方针和原则,确定为“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

2、去掉了对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驯养繁殖方面的奖励,新增了对公民保护意识的教育。

第五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相关保护规划和措施,并将野生动物保护经费纳入预算。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通过捐赠、资助、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野生动物保护活动,支持野生动物保护公益事业。

本法规定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是指野生动物野外种群生息繁衍的重要区域。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1、将制定保护规划和措施的主体由宽泛的“各级政府”确定为相对明确的“县级以上政府”

2、明确将野生动物保护纳入预算

3、除公民以外,鼓励法人、其他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参与保护活动,并支持野生动物保护公益事业

4、简单定义了野生动物栖息地

 

第六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义务。禁止违法猎捕野生动物、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向有关部门和机关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本法的行为。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机关对举报或者控告,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六条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划和措施。

1、改“公民”义务为“任何组织和个人”的义务。

2、义务内容上的变化呼应整部法律的改资源利用为保护的总原则

3、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举报、控告破坏野生动物保护行为的权利。

4、规定了野生动物主管和相关部门应该对举报与控告做出的回应

第七条  国务院林业、渔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渔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第七条  国务院林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陆生、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自治州、县和市政府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

1、管理改为保护,此类修改在文中很多

2、对水生和陆生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进行了分管。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工作,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志愿者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保护知识的宣传活动。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教育。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保护知识的宣传,对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1、增加了政府对加强宣传教育的条款和新闻媒体普法监督的条款

2、新加了学校对学生进行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教育

3、新增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志愿者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保护知识的宣传活动。

第九条  在野生动物保护和科学研究方面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四条)  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奖励。(原第四条)

1、奖励原因上由资源保护、驯养繁殖成绩显著改为保护和科研成绩显著

2、奖励的对象由单位或个人改为组织或个人

3、实施奖励的主体定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第二章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

第二章野生动物保护

1、整个第二章标题增加了对栖息地保护

第十条 国家野生动物实行分类分级保护。

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科学评估后制定,并每五年根据评估情况确定对名录进行调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科学评估后制定、调整并公布。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科学评估后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第九条 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并公布,报国务院备案。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1、因有专文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或者委托有关科学研究机构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状况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档案。

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状况的调查、监测和评估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野生动物野外分布区域、种群数量及结构;

(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面积、生态状况;

(三)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主要威胁因素;

(四)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情况等其他需要调查、监测和评估的内容。

 

第十一条  增加了政府部门须定期调查野生动物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内容

 

第十二条  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状况的调查、监测和评估结果,确定并发布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相关自然保护区域,保护野生动物及其重要栖息地,保护、恢复和改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对不具备划定相关自然保护区域条件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划定禁猎(渔)区、规定禁猎(渔)期等其他形式予以保护。

禁止或者限制在相关自然保护区域内引入外来物种、营造单一纯林、过量施洒农药等人为干扰、威胁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行为。

 

第十条  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当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的地区和水域,划定自然保护区,加强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管理。



 

十二条  明确了对保护区域保护的方式

相关自然保护区域,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划定和管理。

 

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理。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的需要,分析、预测和评估规划实施可能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产生的整体影响,避免或者减少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

禁止在相关自然保护区域建设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建设的项目。机场、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围堰、围填海等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线,应当避让相关自然保护区域、野生动物迁徙洄游通道;无法避让的,应当采取修建野生动物通道、过鱼设施等措施,消除或者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

建设项目可能对相关自然保护区域、野生动物迁徙洄游通道产生影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涉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征求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意见;涉及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意见。

 

 

第十三条  增加了“机场、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围堰、围填海等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线,应 当避让相关自然保护区域、野生动物迁徙洄游通道;无法避让的,应当采取修建野生动物通道、过鱼设施等措施,消除或者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

 

第十四条  各级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监视、监测环境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由于环境影响对野生动物造成危害时,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一条  各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监视、监测环境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由于环境影响对野生动物造成危害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1、改“行政”主管部门为“保护”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自然灾害、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等突发事件威胁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应急救助措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

禁止以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为名买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进行监测,组织开展预测、预报等工作,并按照规定制定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或者备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动物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 国家加强对野生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对濒危野生动物实施抢救性保护。

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有关野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建立国家野生动物遗传资源基因库,对原产我国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遗传资源实行重点保护。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对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时,应当征求同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四条  增加了对野生动物救助减灾的条款

第十五条  明确规定禁止以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为名买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第十八条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预防、控制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人畜安全和农业、林业生产。

 

第十三条  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自然灾害威胁时,当地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拯救措施。

 

十八条  明确野生动物肇事有中央财政进行补偿

第十九条  因保护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或者其他财产损失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

第十九条  因保护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或者其他财产损失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推动保险机构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业务。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采取预防、控制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危害的措施以及实行补偿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补助。

 

第十四条  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当地政府给予补偿。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

 

 

第三章野生动物管理

第三章野生动物管理

 

第二十条 在相关自然保护区域和禁猎(渔)区、禁猎(渔)期内,禁止猎捕以及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野生动物迁徙洄游期间,在前款规定区域外的迁徙洄游通道内,禁止猎捕并严格限制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迁徙洄游通道的范围以及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活动的内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规定并公布。

 

第十五条  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对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档案。



 

 

第二十一条  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因科学研究、种群调控、疫源疫病监测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猎捕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向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需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第十六条  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1、对需要猎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情况进行了陈述。猎捕理由中去除了驯养繁殖和展览,

2、猎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理由新加上了种群调控、疫源疫病监测。

3、删去捕捞

4、行政主管部门改为保护主管部门

5、两处“必须”改为“应当”

 

 

第十七条  国家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
   
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许可证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1、整体予以删除

   第二十二条  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依法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核发的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

第二十三条 猎捕者应当按照特许猎捕证、狩猎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工具、方法和期限进行猎捕。

持枪猎捕的,应当依法取得公安机关核发的持枪证。

 

第十八条  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取得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
持枪猎捕的,
必须取得县、市公安机关核发的持枪证。

第十九条  猎捕者应当按照特许猎捕证、狩猎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和期限进行猎捕。



1、用“应当依法取得”代替“必须取得”狩猎证和持枪证。

2、旧法没有明确狩猎证核发单位,新法明确了狩猎证的核发单位是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

3、对持枪证的核发的公安机关级别没有交代。

4、新增加了对狩猎活动工具和方法的限制

 

 

第二十条  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猎期内,禁止猎捕和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
禁猎区和禁猎期以及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和方法,由县级以上政府或者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1、旧法第二十条整体删除。取消了关于“禁猎期”和“禁猎区”的描述与规定

第二十四条  禁止使用毒药爆炸物电击或者电子诱捕装置以及猎套、猎夹、地枪、排铳等工具进行猎捕,禁止使用夜间照明行猎、歼灭性围猎、捣毁巢穴、火攻、烟熏、网捕等方法进行猎捕,但因科学研究确需网捕、电子诱捕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  禁止使用军用武器、毒药、炸药进行猎捕。
猎枪及弹具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安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施行

 

1、取消禁止使用军用武器狩猎

2、新增加几种禁止使用的捕猎技术

第二十五条 国家支持有关科学研究机构因物种保护目的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前款规定以外的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实行许可制度。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取得人工繁育许可证,但国务院对批准机关另有规定的除外。

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应当使用人工繁育子代种源,建立物种系谱、繁育档案和个体数据。因物种保护目的确需采用野外种源的,适用本法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三条的规定。

本法所称人工繁育子代,是指人工控制条件下繁殖出生的子代个体且其亲本也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出生。

 

 

1、新增国家对 “因物种保护目的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野生动物的支持

2、规定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实行许可制度

3、人工繁育许可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颁发

4、规定了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应当使用人工繁育子代种源,并对“人工繁育子代”进行了定义描述。

5、对需要采集野外种源的情况进行了描述为“因物种保护目的确需采用”

第二十六条  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应当有利于物种保护及其科学研究,不得破坏野外种群资源,并根据野生动物习性确保其具有必要的活动空 间和生息繁衍、卫生健康条件,具备与其繁育目的、种类、发展规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技术,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防疫要求,不得虐待野生动物。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需要,组织开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放归野外环境工作。

 

 

1、要求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应当有利于物种保护及其科学研究,不得破坏野外种群资源。

2、对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的条件进行了规范,明确不得虐待野生动物

3、规定国家重点野生动物放鬼的负责单位为省级以上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

第二十七条 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因科学研究、人工繁育、公众展示展演、文物保护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规定取得和使用专用标识,保证可追溯但国务院对批准机关另有规定的除外。

实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专用标识的范围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规定。

出售、利用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提供狩猎、进出口等合法来源证明。

出售本条第二款、第四款规定的野生动物的,还应当依法附有检疫证明。

第二十八条 对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经科学论证,纳入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的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对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可以凭人工繁育许可证,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核验的年度生产数量直接取得专用标识, 凭专用标识出售和利用,保证可追溯。

对本法第十条规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进行调整时,根据有关野外种群保护情况,可以对前款规定的有关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野生动物的人工种群,不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实行与野外种群不同的管理措施,但应当依照本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和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取得人工繁育许可证和专用标识。

 

第二十二条 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
   
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凭驯养繁殖许可证向政府指定的收购单位,按照规定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进入市场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应当进行监督管理。

 

 

1、用宽泛的“购买”代替偏向于为经营销售目的而较大量的买入“收购”。

2、增加了禁止“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3、需要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原因里面去除了“驯养繁殖、展览”增加了“人工繁育、公众展示展演、文物保护或者其他特殊情况”

4、旧法中涉及对国家重点一级保护动物及产品的利用必须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涉及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利用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

5、在新法中一级与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统一规定为“应当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

6、新法提出对合法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及制品需按照规定取得和使用专用标识,保证可追溯

7、新增条款“出售、利用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提供狩猎、进出口等合法来源证明。

8、出售所有的野生动物的,还应当依法附有检疫证明。

9、新增可以对有关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人工种群,不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实行与野外种群不同的管理措施,

 

第二十九条 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以人工繁育种群为主,有利于野外种群养护,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尊重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

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作为药品经营和利用的,还应当遵守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

第三十条 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

禁止为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第三十一条 禁止为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或者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发布广告。禁止为违法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制品发布广告。

第三十二条 禁止网络交易平台、商品交易市场等交易场所,为违法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者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提供交易服务。

 

 

1、新增“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以人工繁育种群为主”

2、增加了对野生动物入药须遵守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

3、新增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

4、新增禁止购买、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

5、新增禁止为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或者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发布广告。禁止为违法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制品发布广告。

6、新增网络平台、市场不得为违法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者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提供交易服务。

 

 

第三十三条 运输、携带、寄递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本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出县境的,应当持有或者附有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七条或者第二十八条规定的许可证批准文件的副本或者专用标识,以及检疫证明

运输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出县境的,应当持有狩猎、进出口等合法来源证明,以及检疫证明。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科学研究、人工繁育、公众展示展演等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出售、购买、利用、运输、寄递等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出县境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

1、新增了对“寄递”野生动物的限制。与运输、携带相同,需要具有“许可证、批准文件的副本或者专用标识,以及检疫证明。

运输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出县境的,应当持有狩猎、进出口等合法来源证明,以及检疫证明。”等一系列的证件

2、各种活动所需证件及办法机关汇总:

A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核发的狩猎证

B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取得人工繁育许可证,但国务院对批准机关另有规定的除外。

C出售利用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核验的年度生产数量直接取得专用标识, 凭专用标识出售和利用,保证可追溯。D出售、利用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提供狩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核发的狩猎证)、进出口等合法来源证明。

E进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公约禁止或者限制贸易的野生动物或者其制品:

f出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制品: 经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批准,并取得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核发的允许进出口证明书。依法实施进出境检疫获得检疫证书

 

第三十五条 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公约禁止或者限制贸易的野生动物或者其制品名录,由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制定、调整并公布。

进出口列入前款名录的野生动物或者其制品的,出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制品的,应当经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批准,并取得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核发的允许进出口证明书。依法实施进出境检疫。海关凭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检疫证明按照规定办理通关手续。

涉及科学技术保密的野生动物物种的出口,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

列入本条第一款名录的野生动物,经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核准,在本法适用范围内可以按照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管理。

第三十六条 国家组织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及相关执法活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防范、打击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走私和非法贸易的部门协调机制,开展防范、打击走私和非法贸易行动。

第三十七条 从境外引进野生动物物种的,应当经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从境外引进列入本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名录的野生动物,还应当依法取得允许进出口证明书。依法实施进境检疫。海关凭进口批准文件或者允许进出口证明书以及检疫证明按照规定办理通关手续。

从境外引进野生动物物种的,应当采取安全可靠的防范措施,防止其进入野外环境,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确需将其放归野外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出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进出口中国参加的国际公约所限制进出口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批准,并取得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核发的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海关凭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查验放行。
    涉及科学技术保密的野生动物物种的出口,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

 

1、明确由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制定、调整并公布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公约禁止或者限制贸易的野生动物或者其制品名录(简称缔约名录)。

2、新增对进出口缔约名录内动物和出口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进出境检疫,并作为海关通关条件之一

3、新增缔约名录中的动物按照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标准管理

4、三十六条,新增野生动物保护执法中的国际合作与部门协调机制

5、三十七、三十八条对于境外引入和放生活动进行了规定。

 

第三十九条  禁止伪造、变造买卖、转让、租借特许猎捕证、狩猎证、人工繁育许可证及专用标识,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批准文件,或者允许进出口证明书、进出口等批准文件。

前款规定的有关许可证书、专用标识、批准文件的发放情况,应当依法公开。

第二十五条  禁止伪造、倒卖、转让特许猎捕证、狩猎证、驯养繁殖许可证和允许进出口证明书。

 

1、新增变造、买卖、租借相关许可证、标识、批文为非法活动。

2、规定有关许可证书、专用标识、批准文件的发放情况,应当依法公开

第四十条  外国人在我国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野外考察或者在野外拍摄电影、录像,应当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并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第二十六条  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野外考察或者在野外拍摄电影、录像,必须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
    建立对外国人开放的猎捕场所,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七条  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物价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第二十八条 因猎捕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猎捕者负责赔偿。

第二十九条 有关地方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预防、控制野生动物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畜安全和农业、林业生产。

1、四十条将外国人在中国考察、拍摄重点野生动物的审批权力由国务院下放到省市

2、取消了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缴费政策。

3、取消了狩猎造成农作物损失的赔偿规定

第四十一条  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其他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第三十条  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其他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

 

1、将制定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其他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管理办法的权利下放到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机关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不予查处或者不依法查处,或者有滥用职权等其他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机关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法第十二条第三款、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法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以收容救护为名买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违法所得,并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将有关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向社会公布;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在相关自然保护区域、禁猎(渔)区、禁猎(渔)期猎捕国家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未取得特许猎捕证、未按照特许猎捕证规定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由县 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海洋执法部门或者有关保护区域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吊销特许猎捕证,并处猎获物价 值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猎获物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在相关自然保护区域、禁猎(渔)区、禁猎(渔)期猎捕非国 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未取得狩猎证、未按照狩猎证规定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或者有关保护区域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吊销狩猎证,并处猎获物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 款;没有猎获物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未取得持枪证持枪猎捕野生动物,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未取得人工繁育许可证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本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野生动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并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未经批准、未取得或者未按照规定使用专用标识,或者未持有、未附有人工繁育许可证、批准文件的副本或者专用标识出售、购买、利用、运输、携带、寄递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者本法第二十八条  第二款规定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和违法所得,并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人工繁育许可证、撤销批准文件、收回专用标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第四款、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未持有合法来源证明出售、利用、运输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没收野生动物,并处野生动物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第五款、第三十三条规定,出售、运输、携带、寄递有关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未持有或者未附有检疫证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条规定,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者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食品,或者为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和违法所得,并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为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者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发布广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处罚。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为违法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者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提供交易服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进出口野生动物或者其制品的,由海关、检验检疫、公安机关、海洋执法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从境外引进野生动物物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没收所引进的野生动物,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未依法实施进境检疫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将从境外引进的野生动物放归野外环境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捕回,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捕回的,由有关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代为捕回或者采取降低影响的措施,所需费用由被责令限期捕回者承担。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伪造、变造、买卖、转让、租借有关证件、专用标识或者有关批准文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没收违法证件、专用标识、有关批准文件和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  依照本法规定没收的实物,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按照规定处理。

第五十七条  本法规定的猎获物价值、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的评估标准和方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十一条   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狩猎证或者未按狩猎证规定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可以没收猎捕工具,吊销狩猎证。

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持枪证持枪猎捕野生动物的,由公安机关比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破坏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场所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破坏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以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情节严重、构成投机倒把罪走私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没收的实物,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按照规定处理。

第三十六条  非法进出口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由海关依照海关法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走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伪造、倒卖、转让特许猎捕证、狩猎证、驯养繁殖许可证或者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证件,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伪造、倒卖特许猎捕证或者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上一级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对海关处罚或者治安管理处罚不服的,依照海关法或者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办理。

 

1、四十二条新增对行政合法人员不执法或执法不力行为的类型,并进行追责的条款。对相关责任人的追责进一步明确。

2、十二条第三款“禁止或者限制在相关自然保护区域内引入外来物种、营造单一纯林、过量施洒农药等人为干扰、威胁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行为。”

十三条第二款“禁止在相关自然保护区域建设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建设的项目。机场、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围堰、围填海等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线,应当避让相关自然保护区域、野生动物迁徙洄游通道;无法避让的,应当采取修建野生动物通道、过鱼设施等措施,消除或者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

违反以上两条款“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3、去掉了关于对所受行政处罚不服如何上诉的规定

4、四十四条,增加对以收容救护为名买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行为的处罚。处罚规定中增加了诚信档案一则

5、四十六条对未取得狩猎证持枪狩猎的行为增加了若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

6、四十五条与四十六条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与非重点野生动物相关的非法狩猎处罚进行了规定。有猎获物的按猎获物价值两倍以上十倍以下和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无猎获物的按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和两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进行罚款。

7、四十五条处罚非法狩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行为中,执法部门加入了海洋执法部门。

8、四十七条对未取得人工繁育许可证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含不再纳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具有成熟人工繁育技术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人工种群)的行为处罚标准进行了规定

9、四十八条,对非法出售、购买、利用、运输、携带、寄递(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进行了处罚规定

增加对出售、运输、携带、寄递有关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未持有或者未附有检疫证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处罚

 

10、四十九条,对生产、经营、购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无合法来源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用于食用的行为进行了处罚规定

11、五十条,规定对非法发布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狩猎工具的行为按广告法处罚

12、五十一条,对为违法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者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提供交易服务的行为进行了处罚规定。处罚单位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13、五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进出口缔约名录里的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涉及科学技术保密的野生动物的由海关、检验检疫、公安机关、海洋执法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处罚

14、五十三条,增加了对非法引进野生动物物种的处罚,对进口野生动物过程中未依法实施进境检疫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处罚

15、五十四条,对非法将从境外引进的野生动物放归野外环境的行为进行了处罚,并规定责令限期捕回,逾期不捕回的,由有关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代为捕回或者采取降低影响的措施,所需费用由被责令限期捕回者承担。

16、五十五条对伪造、变造、买卖、转让、租借有关证件、专用标识或者有关批准文件的行为进行了处罚规定,并增加了涉及治安管理条例后由公安机关进行的处罚

17、规定了依本法没收实物的处理单位。

18、规定了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猎获物价值、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

 

第五章 附则

第五十八条 本法自201711日起施行。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保护野生动物有关的国际条约与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四十一条 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实施条例,报国务院批准施行。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制定实施办法。

第四十二条 本法自1989年3月1日起施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收藏
海南大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琼ICP备12002287号
联系电话:18689535171 Email:3167467@qq.com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海甸五西路兆南绿岛家园品绿轩17-18A 邮编:570208